为了在全市进一步宣传社会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主动作为的优秀典型,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营造社会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2020年3月,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共战役·爱同行”2020年国际社工日网络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共有文稿725篇,经初审、评审、终审三个环节,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93名。
我院2019级工程造价1班岳玉晶同学的文章《疫“情”》在此活动中获得优秀奖。通过深刻描写了在疫情期间病人,家属,医者的暖心故事,表达了在疫情期间对所有医护人员的敬意,同时,也写出了对疫情过后的期待,黑暗的尽头一定是万丈光芒。文章耐人寻味,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积极面貌,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包容,接纳的精神正能量。
疫“情”
——“共战役,爱同行”网络征文
在医院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都如时光一样迁移不停,来去匆匆。他们,从一个病房检查到另一个病房;他们,从一个病房搬进另一个病房。却永远只是匆匆过客。
成百上千的过客都在这些房子里留下过回忆,也留下了成百上千个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里的每一个人都显得人心惶惶。正站在大门口的男人满头大汗,戴着医用口罩,穿着妥帖与笔挺的白大褂,纽扣系到第二颗,露出里面的白衬衫,衬衫倒是扣得一丝不苟,但你仔细看会发现衬衫上有汗水浸湿后的痕迹。他对面站着的人正是这家医院的院长,院长正在训斥他刚刚冲进来差点撞到病人的事,这时,一个略显匆急的声音响起“陈医生,36号隔离病房准备好了。”只见他边揩揩额头上的汗边用疲惫的声音对一旁的护士说“将刚刚确诊的小女孩推进去。”说起这个小女孩,是前两天送到医院的肺炎确诊患者,病毒的冷漠让这个8岁女孩的眼眸镀上了一层恐惧,对于一个单亲家庭来说,这无疑给了那位坚强的母亲重重的一锤,而这位母亲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经过一项项的检查,一次次的排除,一遍遍的消毒,然后透过玻璃看着一天比一天严重的女儿。她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做不了,她不能哭,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她要让女儿感受到这其实和感冒发烧一样,很快就能好起来的。
而陈医生是负责她女儿的主治医师,这位年纪轻轻的医生到底能行吗?他能治好我的女儿吗?我什么时候可以进去看看我的女儿?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她迫不及待得想要质问他。可当她来到办公室门口,透过一束微光照过来的门缝里看进去,她止住了脚步,因为里面那个穿着厚重防护服,还戴着口罩护目镜,正仰在座椅上沉睡的人,正是她想要询问的人。她在门口怔了怔,她转过身走了,再次回来时,手上多了一份便当。女儿是她的女儿,而他,也是他人的儿子啊!
由于疫情的加重,她不能再去医院看望女儿了,只能每天经过医护人员的帮助,在视频里看看瘦弱的她,看着那原本清澈的眼眸一天天暗淡,本来准备了很对话想要对女儿讲,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她害怕,害怕一开口就再也忍不住她的担忧;她害怕,害怕一开口就打碎了在女儿心中坚强的模样;她害怕,害怕一开口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只能一动不动的坐在狭小的屋里,呆呆地看着窗外的世界,她的女儿,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那天的阳光仍旧很明媚,而医院里的几个医生和院长正穿着防护服在一间隔离病房,没有人发出一点声响,连空气都变得无比的沉重,病床上的人,正是陈医生。以前的他,每天要检查几十个肺炎疑似患者,也要去照顾确诊患者,尽管做足了全方位的隔离措施,但那也不是100%的安全,现在,他倒下了。只听病床上的人咳嗽了几声,用微弱的声音说“大家都出去吧,外面更需要你们,我没事的,我还要看到这场战争的胜利呢。”说着还牵强的笑了笑。大家护目镜上的雾气已经变成了水珠,没有人知道那背后有多少泪水,迈着沉重的步伐陆续走出了病房,只有院长留在了最后,病床上的人再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父亲,我...让你失望了。”“臭小子,说什么呢,你一直都是我和你妈妈的骄傲,必须给我挺过去,听到没。好了,我得去检查其他病人了。”说完快速转身逃离了病房,没有人看见出病房那一刻眼泪的滑落。
经过报道,许多人了解到了陈医生的情况,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慰问信,其中有一张卡片上写道“我的女儿还没好,你也不许倒”——来自八岁女孩的母亲。
在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孤岛,黑暗的尽头,一定是万丈光芒。